• <u id="szeic"><address id="szeic"></address></u>
    <u id="szeic"><tbody id="szeic"><label id="szeic"></label></tbody></u>
      <rp id="szeic"></rp>

        <ruby id="szeic"><menuitem id="szeic"></menuitem></ruby>

        閱讀昭通·文苑丨葡萄井里的“葡萄”

         2023-11-16 10:06  來源:昭通新聞網

        葡萄井是天工造物的杰作,昭通自然景觀的名牌,古“昭陽八景”之一。葡萄井曾經遠近聞名,八方仰慕。清光緒年間,昭通文人謝文翹曾賦予葡萄井“珠泉涌碧”的雅號,題詩云:“累累玉液涌,噴薄貫聯珠。老蚌胎應剖,驪龍睡也無。清冷殊趵突,錯落瀉盤盂。一斛傾澄碧,宜分調水符?!?/span>

        昭通是彝族的發源地之一。據說,每逢祭祀時,彝族畢摩便帶隊到葡萄井祭井取水回天梯拜祖祭天。彝族將葡萄井水奉為圣水,不僅僅是因為謝文翹筆下的“清冷”“澄碧”,還因它的神秘與靈氣。

        1961年秋,我考入昭通地區第三中學讀書,每逢周末都要徒步經過葡萄井邊往返于灑漁和昭通城。每當周六拖著疲憊的步伐回家,周日又背著粑粑、洋芋奔向寄放著人生希望的學校時,我總要駐足井邊,深思這井里“葡萄”的神奇現象。

        曾記得,那時的葡萄井是露天的。井的周圍鋪有不規則的石板,石板被時光老人踩磨得油光水滑。井內四周用石塊砌成,寬約五尺許,深不盈丈,是方是圓今已記不清了。

        井水清澈見底。透過明鏡似的泉水可以清楚地看到被沖洗得光亮的石砂。在水底的石砂間有無數個砂眼,泉水就從這些砂眼中形成水柱“咕咕”地冒出。同時,就有珍珠似的氣泡斷斷續續地隨著水柱冒出水面,泛起一朵朵水花綻開。氣泡此起彼伏,隨著水柱晃蕩不定,晶瑩剔透。氣泡有的大若拇指頭,有的大若鴿蛋,就像水晶葡萄一樣。也許因此,此井被稱為葡萄井。

        當年,我們一群學生來到井邊,總要指手畫腳地爭論一番,“這個才大喲!”“這串才安逸哩!”然后,便一齊在石板上使勁地跳動,嘴里大聲呼叫:“葡萄葡萄起,葡萄葡萄起……”于是,整個水井就翻騰起來,那些原本單個疏散的“葡萄”突然變得更加密集擁擠,三個、五個結隊抱團的,甚至十幾個、幾十個一簇的,擺晃著,飆出水面,然后“撲通撲通”地綻開,那泛起的漣漪就像一朵朵透明無色的大牡丹花,很可愛。我們高興得手舞足蹈!

        盡興了,我們百思不得其解地離開。有人說:“怪了,水也有靈性,叫它起它就起?”有人說:“怪就怪在它會變。不惹它,泡泡就少,就慢,就稀疏;一惹著它,泡泡就多,就快,就大串大串的?!边€有人說:“水有源,樹有根。平白無故地從平地里冒出一股水來,這水是從哪里來的呢?”

        隨著時光的流逝,我從學校進入社會,又過了很久,才聽到關于葡萄井的故事。

        葡萄井旁邊有座九龍山。在九龍山的北側,有一個名叫三家寨的村莊。村莊的周圍是一片高低起伏、大小不一的山麓。在這些山麓間至今還存在著十余個大小不一的天坑,呈盆狀,盆底面積小的約幾百平方米,大的可達千余平方米。這些坑底離地面最低處的深度均在十余米,當地人稱之為“麻窩”。這些“麻窩”的“盆底”都有一個“落水洞”。在雨水充裕的年份,山上的雨水都流到“麻窩”里,然后從落水洞滲入地下深處。于是人們猜測九龍山的下面一定有很大的溶洞,洞中有大量地下水存在,要不,這年復一年的大量雨水裝在哪里呢?又流到哪里去了呢?出水口又在哪里呢?

        不知在什么年代,也不知姓甚名誰的一位多事之人,把一些細糠倒在落水洞中,細糠隨水下沉到了地下水。不知過了多久,這細糠就從葡萄井、二道橋和邀集塊的龍洞河水中漂了出來。

        多事者之舉,證明了人們的猜想,破解了葡萄井水源之謎。

        既然找到了葡萄井水的源頭,且與那些“麻窩”和落水洞有關,那么葡萄井里水生“葡萄”便有了合理的解釋??梢韵胂?,在大氣壓的作用下,空氣就源源不斷地從“麻窩”的落水洞中進入到九龍山的溶洞里。溶洞是密閉的,溶洞中的氣壓總是小于外界壓強,洞中的空氣就只能進不能出。到了一定的密度,洞中的空氣就不得不隨著水流從巖縫中斷斷續續地擠出來,這就是那水中的氣泡,就是葡萄井中那晶瑩剔透的“葡萄”。

        為什么井邊發生響動時,那水里的“葡萄”會發生奇異現象呢?這應該是,當井邊發出聲響時,震動了水井上空的空氣,聲響就打破了井內氣壓的平衡,水的壓力發生了變化。這時,溶洞中外泄的空氣贏得了更多擠出的機會,加快了外流的速度,氣泡就急劇增加,便形成了那神奇的怪象。

        一晃60年過去,2022年夏天,我懷著重訪故人的心情來到葡萄井,只見井水不盈尺。大概等了20多分鐘才見水里冒出幾顆豆粒般大小的“葡萄”。再也見不到當年那“葡萄”們競顯風流的熱鬧場景。今年春天,我隨昭通詩詞學會來到詩友邵聰榮的葡萄井酒廠開發行會,卻見葡萄井已干涸,滴水未存,“葡萄”們已各隱仙跡。

        是什么原因使葡萄井面目全非?究其緣由:一是全球氣溫升高,雨量急劇下降;二是人為的不慎。1962年,為了打造名勝景觀,在葡萄井上修起了二重六翹、堂皇亮麗的樓亭。施工者考慮不周,在撤圍加寬、加深和深拓基坑時,疏松了井周圍的土壤,破壞了井周圍的土壤結構,使一部分水和空氣分散流出,減少了井中水和空氣的流量。剛建好亭子時,人們就發現井中的“葡萄”大不及從前,且又從亭子西邊新砌石墻腳下的河水中冒出了新的“葡萄”。久而久之,加上地下水的逐年減少以至干涸,于是,葡萄井的靈光便黯然失色,水中“葡萄”也就幾近消亡。

        我曾對葡萄井的神奇心生感慨而寫道:“造物天工杰作多,葡萄水產抱成坨。溜圓碩大顆顆綻,剔透晶瑩簇簇梭。無葉無藤沒晝夜,有聲有色舞漩渦。飄揚直上撲通響,縷縷青煙化碧波?!碑斎藗兛吹狡咸丫@衰退的景象時,也許會以為我是癲人狂語,夸大其詞。但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,歷史改變了一切,這萬古千秋的山水,也不得不在歲月的流逝中老去。

        作者:戴元明

        審核:莫娟   責任編輯:譚澤濤
        昭通新聞報料:0870-2158276 昭通新聞網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
        昭通新聞報料:0870-2158276   昭通新聞網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審核:莫娟  責任編輯:譚澤濤
        標簽 >> 閱讀昭通 文苑 
        捐贈信息
        欧美福利视频,国产精品无码久久,日本中文不卡免费二区,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